销量破1000万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怎么被制造成手游大厂的“眼中钉”了? 

“《黑神话:悟空》员工正在被挖角,这是国内大厂的进攻性挖人,他们自己不需要,只想要乱了游戏科学的研发阵脚”……

看到这几段文字,第一反应是好笑。说这话的人很明显既不懂单机和手游的研发逻辑,也不理解国内行业的真实竞争环境。毫无根据的节奏一带,居然轻而易举被许多人相信了。

国内大厂直接变成往邻居(游戏科学)鱼塘里倒农药的坏人了,毕竟国内做单机的就几个,相当于绝大多数手游大厂都被算成了“见不得《黑神话:悟空》好,给游戏科学倒农药的坏人”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变成妨碍他们赚钱的因素,好像前者的成功成了“眼中钉”。

而这一切脑补式分析,唯一可考证的就是,脉脉上游戏科学的员工标注“不找工作”、“招聘勿扰”这一个单纯朴素、拒绝打扰的行为。

脉脉上猎头和hr的高频“骚扰”,简介里写过大厂背景的人肯定都懂,《黑神话:悟空》火了之后,游戏科学的员工成了香饽饽被随时问候也很正常,标注“不找工作”、“招聘勿扰”联想到被骚扰还算合理推测。

文章里的剧情往后走,就把这些不知来历的猎头骚扰变成“大厂的进攻性挖人”,目的是“自己不要也不让游戏科学好”。不明就里的人很容易觉得,国内游戏行业所有人都在针对《黑神话:悟空》……

心态上,人人都希望《黑神话:悟空》能成。事实上,很多大厂高管们在投资和技术上都希望或者给予过《黑神话:悟空》支持。从产品形态和付费逻辑及上限上,《黑神话:悟空》也动不了手游的蛋糕。

只能说,销量破千万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带火了电视电脑销量,带火了线下文旅流量,也带出了群魔乱舞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动了谁的蛋糕?

动机上,原文觉得《黑神话:悟空》动了国内大厂的蛋糕,所以进攻性挖人。事实上,《黑神话:悟空》动不了别人的蛋糕,它的蛋糕也没人能碰。

单机赛道的厂商跟小成本二游过得同样是苦日子,赚钱的手游厂商办公室选址都聚在核心区域辐射周围业态,而单机厂商办公室选址离前者差了5-8公里,原因就是想省钱。当你同一天拜访过这两个类型的公司,这种反差十分明显。

某个单机厂商为大厂发行定制了一款游戏,后来做玩家见面会时被手游厂商安排了一个普通规格的排场惊呆了,而手游厂商却觉得“给你们安排的是最小的规格”。在工作效率上,虽然同在上海或杭州,但单机厂商薪资更低,综合能力更强,经常一个人当三个人用。

所以,《黑神话:悟空》唯一有可能动的蛋糕,是买断制单机赛道里的公司,但是大家都不富裕,而且现在游戏科学就是里面最富的了,没有精力做恶意挖人这种事。

至于说动了手游行业的蛋糕……《黑神话:悟空》还真动不了。

即便按《黑神话:悟空》1000万销量收入20亿来算,这也只是手游行业前20产品的水平。《黑神话:悟空》之前国内单机市场规模不超过30亿元,手游市场是2000亿。

其次单机买断制的宣发、付费、运营逻辑也跟手游完全不同,做手游(也就是行业绝大部分的人)赌的是1赔10的概率。单机要那么好做,早就有人做成了。收入上全明星水平的队员,会担心半职业队员抢自己的饭碗吗?完全是无稽之谈。

游戏商战不是这么打的

原文中举例过互联网公司为了让直接竞争对手损失市场份额,进行恶意挖人。这确实是5年前互联网公司的做法,甚至我个人就亲身经历过。

现在互联网公司没有余力这么搞,游戏公司也懒得这么搞。《黑神话:悟空》不是手游,就好像给《元梦之星》挖一个游科的美术也没用啊,动机上不合理,手段上也没人这么做了。

手游的商战确实有,也仅限于《元梦》和《蛋仔》、《逆水寒》和《剑网3》、《三战》vs《率土》vs《三谋》这种同品类直接竞争的产品,但所谓的竞争也都是正面的福利竞争或者直接走法律渠道。

水面下能做的,不过是各种平台热搜话题拉踩,或者绑定创作者,对竞品创作者封号,比如有主播和UP主爆料过二次元领域出现过厂商要求创作者禁播竞品的情形。要真说有用的恶意竞争,对创作者发力是更常见的情形。

不是不准别人用,是真不一定用得好

最搞笑的是“大厂挖人目的不需要这些员工”,不是不需要,是真不一定能用好。

从2021年开始,游戏行业多了许多跨界人才,文案出现过影视领域的编剧,美术也需要懂AI的人才,可以说随着手游开放世界和3D工业化的管线搭建逐渐被重视,各个品类都需要复合型人才。

程序、地编、美术、动画等岗位的人才即便是做单机,在技能点上去到其他手游公司也有一定通用性,更不要说测试、音频这样的岗位了。所以如果有手游产品想要做单机的员工跳槽,肯定是希望在美术,引擎,剧情等相关岗位上为团队带来一些做单机产品时思考和收获,这本身无可厚非。像《白荆回廊》这样单机厂商研发,大厂发行的产品本就是不错的例子。

但实际情况是,2021年那波人才战之后,就有一些海外3A大厂的人去到手游厂商,发现技能点不匹配,沟通流程和研发工具不适应,况且单机制作人做手游成功率也并不是很高,这就是我说的“有心无力”。这不是谁更好谁更坏的问题,主观上无论是单机、手游、还是小游戏都希望产品更好,但客观上研发模式和产品逻辑不同。

挖人真的能搞垮游戏科学吗?

“挖人造成游戏科学人手短缺,来因此获益这个逻辑”,可能放在2021年还成立,毕竟那个人才战的时代大家都打富裕仗。或者是研发初期,最受不了人员变动,杨奇那条“HR求放过”的微博也是在2020年发的。

我们翻看了脉脉上标注为游戏科学员工的简历,大部分员工都任职2-4年。也就是说,人才压力竞争最大的时候游戏科学都躲过了,现在的游戏科学在挑选员工上会有更充足的资金,有雇主品牌带来的选人空间,讲道理更不怕被挖人了。

而任职游戏科学的员工,多个有腾讯网易字节背景,也有部分来自君海、IGG等印象里中厂的,还有来自动画公司和不知名小厂。学历大部分不是985、211,而且很大比例是专科学历。

这些人如果没有“游戏科学”的任职履历,按照不懂业务的HR标准肯定是最先过不了初筛的人。其次能从大厂去游戏科学的人,很大程度也说明跟手游大厂的工作强度和要求合不来,即便真的想挖也不一定会去。

而且游戏科学作为首个跑通3A单机工业化流程的国内公司,其价值就在于,这套把不同背景五湖四海聚到一起做成的流程,只有在游戏科学上才有用,别的公司学不来。所以逻辑上,想用挖人让游戏科学做不出下一款产品,至少也得挖到制作人和主美才能伤筋动骨。

谁在制造对立?

本质上,不懂行业的猎头疯狂骚扰游戏科学员工,就跟《黑神话:悟空》上线还寻求联运的商务一样,每个行业都有业务不熟练的人,但这些人无法代表行业的真实情况。当然,“游戏科学”这四个字,写在简历上肯定会获得面试机会,这可能是完成KPI的一个好方法。

但就这点小事,捏合成“手游大厂对《黑神话:悟空》恶意竞争”,动机不符合行业规律和市场逻辑,行为也经不起推敲,却真的被很多人信以为真。如此小的切口,却能演变成对行业更大的伤害,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。

实际上,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研发阶段获得了英雄互娱和腾讯的投资,冯骥本人就曾感谢过资方的信任,而且在《黑神话:悟空》背后,还有Epic的技术支持,鸣谢中出现了腾讯网易字节英雄互娱等多个游戏大厂中高管的名字,他们很可能提供过明面上看不见、不仅限于资金的帮助。

无论是大厂高管,独游制作人,还是中小厂打工人,提供不了资金和技术帮助的,也都应援或者多买几份来做支持。可以说,大家对于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态度既羡慕,又自豪,更对自己手里的工作有了一份敬畏之情。对很多人来说,《黑神话:悟空》是把一个没人敢做的奢侈品做出来,就好像在一个流行跨栏的时代,《黑神话:悟空》去跑了之前国人不擅长的百米赛跑然后拿了奥运会铜牌。

你可以认为《黑神话:悟空》不好玩,纯以品质来评价,它存在不少问题,离很多同类型的成功游戏有一定差距。

放大玩手游的 vs 玩单机的矛盾,以及大厂 vs 小工作室的差异,肯定包有流量,但强行把《黑神话:悟空》变成游戏行业的对立面,确实没必要。

有制作人告诉我,不少人们刻板印象里的手游玩家都在玩《黑神话:悟空》,游戏行业对于《黑神话:悟空》也是从上到下、人人接力希望它做成。

大家都希望《黑神话:悟空》能独自美丽,少一些“强行对立”的噪音。

本文作者:mon,由 < 靠谱编辑部 > 编辑